在欧盟药事法规与药物分析知识的海洋中成长 ---记2025年药学院国际项目法语课程周活动

发布者:药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9-23浏览次数:27



921日,伴随着Catherine PERRIN教授和Yoann LADNER博士顺利通过浦东机场的安检通道,药学院国际项目法语课程周的活动落下帷幕。本次法语课程周活动邀请到3位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药学院教授莅临我校,在两周内开设了两门全法文、共计48学时的线下专业课程。这场跨越山海的教学盛宴,不仅为药学院法语班的学生传递知识,而且在互学互鉴中,让学子们对未来的学业有了更清晰的规划。

开幕式:国际化学习的启航

99日的开幕式上,药学院党总支书记徐一新代表学院致辞,向远道而来的法国蒙彼利埃大学Virginie RAGE 教授、Catherine PERRIN教授和Yoann LADNER博士表示欢迎,并介绍了本次国际项目课程周活动背景。国际交流处副处长万广圣代表学校感谢远道而来的学者。Virginie RAGE教授发言,强调专业学习与语言能力是法国研究生学习的两大核心“关口”,鼓励同学们既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,也要保持语言学习的主动性。


1


课程一:药品法律法规 —— 理解监管的逻辑

98日,Virginie RAGE 教授首先开启了欧盟药事法规和法国药品管理体系课程的讲解。授课中传递的法规逻辑与欧洲药品监管体系的核心要点,为学子们后续在中法药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,对未来从事药品合规、质量管控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法语班大三年级学生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图2

课程二:药物分析 ——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

916,由Catherine PERRIN教授和Yoann LADNER博士开展药物分析与统计的授课。本次理论课侧重于对药品质量控制与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、深入的讲解。详细介绍了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药品质量控制所遵循的标准,例如欧洲药典、BPFICH等,强调欧洲药典(Ph. Eur.)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核心地位,重点讲解药品中原料药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,以及含量测定结果的统计和分析。

 实践教学中,依据欧盟药典标准,围绕熔点的测定、红外鉴别,有关物质分析和含量测定逐一展开。在液相色谱部分,课程从分子相互作用机制出发,清晰阐释了保留时间、分离度、理论塔板数等关键参数的实际意义,通过“水杨酸及其相关物质检查”的实践操作,计算了保留因子k、分离因子α以及分离度Rs等关键参数,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液相色谱方法开发中色谱条件优化的逻辑。复杂的液相理论,在轻松而高效的学习氛围中被掌握和内化。课堂上,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,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互动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。


 图3

本次法语课程周活动,搭建了连接中法药学的桥梁,不仅使同学们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理念和国际标准,切身感受了法国大学的授课方式,也通过课程设计将知识传授与动手能力培养紧密结合,实现了学以致用。正如已通过蒙大研究生面试的杨同学所言,教授们短期授课不仅带来专业知识和法语学习机会,更拓展了国际视野,增强了同学们的留学信心,同学们将更珍惜学校提供的平台,刻苦学习,掌握本领,为健康中国而努力奋斗。(熊野娟)